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传统孝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练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示出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搭建理论与实践融合交流的平台,我们拟创办《中华孝文化研究》期刊。本刊由北京慈孝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湖北当代孝文化研究院、湖北工程学院887700葡京线路检测联合主办。
基本定位:充分整合海内外中华孝文化研究资源,打造中华孝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展示中华传统孝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成果,推动中华孝文化的传承弘扬。
栏目设置:《中华孝文化研究》关注五大模块:理论研究、教育传承、实践弘扬、学科融合、专才培养。栏目根据当期主题要求设置,参考栏目:特稿、名家访谈、理论前沿、论坛争鸣、专题研究、实践探索、案例分析、研究动态等。
学术要求:《中华孝文化研究》强调创新品格、现实关怀,鼓励跨学科融合研究,力求思想性、学术性、真实性、时代性的统一。
注意事项:
为与国际学术论文发表规范接轨,适应编排现代化的要求,敬请来稿注意如下事项:
1.来稿请提供作者的详细信息: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2.来稿字数请控制在6000-12000字,合作作者不超过两位。来稿请提供文章的中英文篇名(不超过15字)、内容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应高度概括、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 来稿中凡涉及引用中外著作、论文、报刊、网络等信息,请清晰、规范地标示注释。根据国家标准(GB∕7714-2015),结合本刊实际,引文注释在正文中用上标“①②……”标示,格式参考《中国社会科学》。
4.本刊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和编辑部三审,审稿周期为三个月,结果会在周期内作回复。
5. 来稿如拟采用,在尊重作者意愿的情况下,本刊有权对文章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按编辑规范进行删改,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6.本刊重视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法的执行。来稿文责自负,不得有违四项基本原则、侵犯知识产权和技术泄密等问题。
7. 本刊欢迎作者采用Word文档格式通过电子邮箱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送样刊。
投稿邮箱:339374318@qq.com
联系人:刘蕾
电话:0712-2345537,13986475313
邮政编码:432100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中华孝文化研究》编辑部
2019年12月